广东“巴浪鱼”终于实现人工繁育了。4月29日,鲹人由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育现“蓝圆鲹的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项目”成果评价会在惠州举办。
据介绍,代化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指导下,海洋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牧场名优 “东江学者”吴锦辉及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再添中山大学张勇教授等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品种共同开展蓝圆鲹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广东工繁
自2023年开始,突破项目组多批次引进蓝圆鲹成鱼,蓝圆开展驯养试验,鲹人开发出了蓝圆鲹陆基养殖和亲本强化培育技术,育现成功构建了蓝圆鲹人工繁育群体。项目有人工繁育群体600尾,储备繁育亲本205尾,开展了蓝圆鲹的繁殖生理研究和人工繁殖尝试,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催产方案。
至今为止,项目共获取受精卵562万粒,孵化出仔鱼240万尾,平均孵化率42.70%,其中首批100万尾仔鱼已培育出鱼苗8.22万尾,育苗成活率8.22%,首次实现了蓝圆鲹的规模化育苗。在成果评价会上,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蓝圆鲹在广东粤东地区俗称“巴浪鱼”,不仅肉质鲜美,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吴锦辉说,经项目组评测,蓝圆鲹大规模制种可能性大,生长周期为8到10个月,推广应用空间大,其肉质相比野生捕捞的更为鲜嫩。在实现大规模化育种之后,蓝圆鲹可在粤东西、福建等海域推广养殖。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海洋牧场水产品中,蓝圆鲹是为数不多的“异类”,人工养殖产品比野生产品更受市场欢迎。据了解,当前人工养殖的价格能达到120元/公斤左右,是野生产品价格的6-8倍。因此,开展蓝圆鲹苗种人工培育,进一步推动人工养殖具有重大经济价值,也是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发力,集结“轻骑兵”专家深入塘头和深远海一线,将种业打造成为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加强优质品种培育,丰富养殖品种结构,以实际行动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不久将来,蓝圆鲹有望和石斑鱼、金鲳鱼等品种一样,实现“捕获”到“耕牧”的产业升级。
经略海洋长风起,筑梦深蓝正当时。作为海岸线总长全国第一、海域面积全国第二的海洋大省,广东凭海而立、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东正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蓝色粮仓”愈发丰实,“海洋牧歌”越唱越响亮。
据悉,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东江学者”吴锦辉及其团队、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团队,中山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出席本次活动。
【作者】邓汉文
【来源】南方农村报
行者不忘来时路,旅者不忘恩师情。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祝愿所有老师们四时长乐,身体康健,工作顺利,学术长青。祝愿各位所付出的每一份辛劳,都能开出最美的花。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 ...
中国消费者报合肥讯记者陶维)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安徽省专利侵权纠纷先裁决后调解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确定了首批7个市开展专利侵权纠纷先裁决后调解试点,发挥行政裁决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的“分流阀”作 ...
夏季,制冷电器成为消费热点。为了净化制冷电器市场环境,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近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夏季制冷小家电专项检查,以空调扇、电风扇、迷你小风扇等为重点,检查厂家主体资格、产品名称、厂名 ...
近日由公司参建的荆州李埠长江公铁大桥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全线首片预制梁顺利完成浇筑标志着这座世界级大桥工程正式转入桥梁上部结构预制与安装标准化、规模化施工阶段技术引领:创新工艺保驾护航预制梁浇筑采用型 ...
华南农业大学“头雁”校友联谊会成立,携手谱写农业发展新篇章_南方+_南方plus“头雁”归华农 振翅共长天9月28日,华南农业大学“头雁”校友联谊会在华南农业大学丁颖礼堂举行了成立大会。它在华南农业大 ...
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按照《湖北省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要求,为维护农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2月9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 ...